現在做自媒體越來越難了,平臺越來越多了,有今日頭條,uc頭條,百度百家號等等,各家內容都已經過了起步階段,用戶也過了剛開始那段新鮮勁,流量上不去,平臺也不愿意砸錢給補貼,像以前日瀏覽量破百萬,日入1000+,那個錢真像是天上掉下來的,可現在累死累活的寫作,也沒幾個瀏覽量,更別提個位數的后臺收入,真是讓人心寒呢。
散兵游勇大潰敗
現在的自媒體人已經被清洗過幾次了,留下來的基本都是機構或者工作室,而不是剛開始的各種兼職it人,各種寶媽群,還有各種小站長,一臺電腦一個人每天不停的發水貼標題黨就能賺錢的了,它們分工明確,寫內容的專注寫內容,運營的專注運營,銷售的專注銷售,一個人什么都做,根本做不好,哪來那么多精力。

現在,也有一些傳統媒體人離開傳統媒體后,與專業自媒體經紀人合作,前者負責內容生產,后者負責賬號包裝、平臺運營和商業變現,或許會成為一種社會化協作的媒體新模式。不論何種形式,受過專業新聞訓練的專業媒體人的優勢正在體現出來,他們對內容選題、傳播規律、讀者經營和內容生產有更深刻的理解,手里有著更多的高端采訪資源,能夠沉下去做一些真正深度內容,比如調查報道、人物專訪和深度復盤,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。
沒有平臺補貼
曾經靠寫寫文章,養活自己很容易,平臺分成、獎金補貼和知識付費,今天卻越來越難。一個朋友以前剛入自媒體每天就是復制粘貼的各種水貼,內容都是娛樂八卦內容,養了幾十個號,一個號幾萬的瀏覽量,加起來有上百萬pv,靠著平臺補貼每個月有上萬的收入,那個錢拿的真是做夢都在笑,現在對于平臺來說,內容供給已經過剩,平臺不再需要通過大量內容激勵補貼來獲取更多內容,基本沒有補貼了,如同剛開始滴滴司機靠補貼賺錢,后面開的人多了,當然沒有補貼了,以后靠平臺分錢而活,不再現實。
短視頻流量沖擊
現在的抖音,快手等等小視頻異軍突起,改變了用戶的瀏覽習慣,一個動態的視頻+背景音樂比文字更能吸引用戶的眼球,更能打動用戶,當然更受到廣告商的青睞,自媒體者有幾分文字功底的根本對這些短視頻拍攝者不屑一顧,認為它們10秒的東西根本就是垃圾,沒有靈魂,做文字的打死也不會轉行去做視頻,所以讓自媒體人一直停滯不前。
品牌更重視效果
現在一些自媒體不只是要把閱讀數據“做好”,甚至還要花很多精力去編寫上百條評論再找“供應商”貼到文章下面去,接著再到微信群發紅包刷屏,營造出一種刷屏的“虛假繁榮”,“沒辦法,現在廣告主重視效果,雖然企業心知肚明,但老板滿意很重要”,發出去的文字,沒有10萬+閱讀量,都是白扯。
自媒體人已經過了那個光靠文字就能賺錢的時代了,需要有自己的核心產品競爭力,像咪蒙之類的文章寫的太好,字字誅心,太過高調總有反對的聲音,最終還是被封殺了,文章寫些無關緊要的嗎沒人看,文章寫些時事社會的話,又總是會這個那個限制,這個尺度真心難,還不如轉型開個淘寶店來的瀟灑!